純堿學名碳酸鈉,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。純堿主要分為重質純堿和輕質純堿。純堿的主要生產方法有天然堿法、氨堿法和聯堿法。在中國主要的生產方法為氨堿法和聯堿法,生產比例分別占44%和49%。
純堿的上游主要為原鹽、石灰石、合成氨和動力煤,下游行業主要是玻璃、無機鹽、和成洗滌劑、氧化鋁和其他食品行業。我國是全球大的純堿生產地和消費地。2018年國內純堿產能達到3039萬噸,產量2611萬噸,進口量29.36萬噸,出口量137.84萬噸,為凈出口國。我國純堿產能主要分布在華北、華中、華東和西北區域的山東、河南、江蘇、青海、河北和四川等地,消費地主要集中在廣東、山東、河北、湖北等地。
純堿基礎知識
純堿簡介及分類
純堿(Soda Ash),又名蘇打、堿灰、堿面或洗滌堿,成分為碳酸鈉,分子式為Na2CO3,分子量105.99。
碳酸鈉常溫下為白色無氣味的粉末或顆粒,有吸水性,露置在空氣中逐漸吸收水分,會形成結塊。含有結晶水的碳酸鈉水合物有3種,分別為一水合碳酸鈉(Na2CO3·H2O),七水合碳酸鈉(Na2CO3·7H2O)和十水合碳酸鈉(Na2CO3·10H2O)。
碳酸鈉易溶于水和甘油,微溶于無水乙醇,難溶于丙醇。20℃時每100克水能溶解20克碳酸鈉,35.4℃時溶解度大,每100克水中可溶解49.7克碳酸鈉。
根據密度的不同,純堿主要分為輕質純堿(以下簡稱輕堿)和重質純堿(以下簡稱重堿),其化學成分都是碳酸鈉,但物理形態不同:輕堿密度為500-600kg/m3,呈白色結晶粉末狀;重堿密度為1000-1200kg/m3,呈白色細小顆粒狀。與輕堿相比,重堿具有堅實、顆粒大、密度高、吸濕低、不易結塊、不易飛揚、流動性好等特點。此外,也有超輕質純堿和超重質純堿,密度分別為370kg/m3左右和1550-2553kg/m3。
根據用途的不同,純堿可分為工業純堿和食用純堿。
根據氯化物含量的不同,純堿可分為普通堿、低鹽堿、超低鹽堿、特殊低鹽堿。
純堿生產方法
純堿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合成堿法和天然堿法,合成堿法又分為氨堿法和聯堿法。世界純堿產能中合成堿法約占三分之二,天然堿法約占三分之一。
天然堿法、氨堿法、聯堿法的上游不同,天然堿法的主要原料就是堿礦,氨堿法工藝原料主要是原鹽和石灰石,聯堿法的主要原料是原鹽和合成氨,其中都需要動力煤或者天然氣作為燃料。
三種工藝各有優點和缺點。1,天然減法成本低廉,但是質量相對較差,含硫酸根較多,在天然堿礦附近,對原料要求較高。2,聯堿法廢液少,地理位置靈活,原鹽利用率高,成本低,副產品氯化銨可以分擔部分成本,但是質量一般,原鹽控制率僅在0.6%,硫酸鹽隨純堿排出,氯化銨有季節性銷售問題。3,氨堿法質量高,可以生產低鹽堿,硫酸根較少,產品質量高,但是成本高,產生大量廢液、廢渣。
飽和碳酸鈉去油污的主要機理探究。飽和碳酸鈉去油污,很多老師認為就是酯的堿性水解。其實我查閱資料后分析,認為純堿去油污除了本身促進油脂水解作用之外,還有產生高級脂肪酸鈉(也就是肥皂)還具有乳化作用。換言之純堿去油并不是把所有油脂都搞成高級脂肪酸鈉和甘油,而是產生高級脂肪酸鈉后進一步的乳化作用造成去油的。